党建工作
外国语学院组织师生开展微党课学习
2021年8月6日“明理增信 崇德力行”庆祝建党百年高校示范微党课第9期上线。本期微党课我校马俊杰书记,李曙光院士,李忆祖校友和曾杰博士共同讲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教工党支部以及学生党支部积极参与以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学习,学习过后师生们进行了分享与交流,大家表示北地师生一直致力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把服务国家需求作为立身之基,进入新时代后,自觉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在环境整治,生态修复、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新的成就,作为一名新时代北地外语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祖国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今天我观看了“明理增信 崇德力行”庆祝建党百年高校示范微党课第9期,我校马俊杰书记,李曙光院士,李忆祖校友和曾杰博士共同讲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地大人在新中国的建设中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为祖国的发展做出很大贡献。作为当代的高校教育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我们要响应国家对科技工作的殷切期望,教导青年学子不负时代、不负韶华,将青春融入祖国新时代建设之中!
—— 隗雪燕
今天上午我观看了“明理增信 崇德力行”庆祝建党百年高校示范微党课第9期,这期的微党课由我校马俊杰书记,李曙光院士,李忆祖校友和曾杰博士共同讲述。这期微党课让我们更清楚的了解了中国地质大学在新中国建设中所做的贡献和在新时代经济发展中所担负的责任。作为新时代的地大人与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充分发扬“求真务实”的地大精神,以“立德树人”为己任,教导青年学生努力学习,充分认识到科技兴国的重大意义,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吴学玲 “明理增信 崇德力行”庆祝建党百年高校示范微党课,以大课讲大道,以信史铭信仰,以心语润心田,激励我们不忘来时路,走好新长征,谱写教育改革发展奋进之笔,奏响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时代强音!我们作为党员教师,更应在党的领导下,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人民群众所期所盼,勇挑重担民族复兴重任,做好教学和科研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强国有我”铮铮誓言。 ——许秀妍 看完“明理增信 崇德力行”庆祝建党百年高校示范微党课第9期后,结合马俊杰书记,李曙光院士,李忆祖校友和曾杰博士共同讲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备受鼓舞,更加坚定了跟党走的信念,今后一定从自身做起,把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进行中西文化对比,讲好中国故事,做好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 ——张翠玲
本期高校微党课的主题是科技报国,激励广大干部师生不忘来时路,走好新长征,谱写教育改革发展奋进之笔,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地质大学师生一直致力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把服务国家需求作为立身之基,进入新时代后,自觉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在环境整治,生态修复、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成就,为建设美丽中国,宜居地球贡献了能量。新时代北地人李曙光院士、曾杰同学的经历和感悟使我更加坚定要在平凡的岗位上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坚守和奋斗中践行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在科研选题上,要与时俱进,急国家所急,应人民所需。明理增信,崇德力行,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在第二个百年目标奋斗的新征程中,奉献自己的力量。
——尹安宁
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我们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书写新的历史篇章。正如习总书记所说,当代青年,“生逢盛世,肩负重任。”我们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时刻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己任,一定要从国家建设的需要出发,将自身专业与国家发展需求相结合,做好中国研究,写好中国论文。“明理增信,崇德力行。”不断学习和充实自己,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将来用自身所学回报祖国和人民。 ——崔欣桐 作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青年学子,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先驱李四光先生“努力向学,蔚为国用”的精神,将自己的科学研究和国家战略部署紧密联系起来,成为我们不懈努力的方向。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生逢于盛世,也必定要肩负起重任。要认真投入自身的科学和学术研究中,认真研究自己的论文选题,把自己的科学和学术研究服务于党和人民的事业中,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做不负时代,不负韶华,做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中国人。 ——孙雨
不论走多远,都不应忘记来时的路。这期党课讲述了坚定的共产党人在科学事业上作出的卓越贡献。
上海交通大学以服务国家战略为目标,用“大海洋格局”规划学科发展,在我国处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之际,交大以坚定的中国共产党人信仰谋求学术追求和行业发展融合,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为实现我国海洋强国梦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南大学的矿冶学院为国家有色学科发展、有色行业蓬勃贡献巨大,这些离不开赵天从、李洪桂、张传福等爱党爱国的忠诚人士的辛勤努力和默默耕耘,他们不畏艰难,勇于创新,奋力把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这种精神值得我们青年党员学习和传承。
民以食为天,一餐一饭关乎国家安危,关乎人民幸福,因此,中国人要牢牢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保障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培育了李振歧等优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不断为粮食事业奋斗不息。
地质勘探人员的使命就是为祖国寻找出富饶的矿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人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信念,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李曙光院士、李忆祖等的带领下,培育出了一代代的优秀青年,他们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努力向学,蔚为国用。
——贾舒升
8月6日上午9时,我观看了第九期“明理增信,崇德力行”微党课,本期党课以科技报国为主题,讲述了各大高校在党的领导下,以服务人民为核心的科技报国历程。 身为一名北地学子,在聆听李曙光院士、李忆祖校友老一辈科学家的事迹后,我为他们在祖国危难之时,急国家之所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奉献精神所鼓舞,为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的科研精神而敬佩!科技兴国,正是因为有这些将祖国命运为己任的先辈们,我们的祖国才得以繁荣昌盛!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同志,我们将永感党恩,以脚步丈量祖国大地,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将青春融入党和国家的事业中去,争做有志气、有底气、有骨气的中国人! ——蒯俊秀 上午,我观看了“明理增信 崇德力行”庆祝建党百年高校示范微党课第九期,本期马俊杰书记、李曙光院士、李忆祖校友和曾杰博士共同讲述了以“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题的党课。其中,马书记提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研究既要追求知识和真理,也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听完几位的讲述,我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虽然我学习的是文科专业,但是进行学术研究同样要立足于国家、立足于人民,未来更是要奉献于自己专业的事业,像李忆祖校友期盼的那样,“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把青春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 ——刘君羽
8月6日上午九点,我校马俊杰书记,李曙光院士,李忆祖校友和曾杰博士共同为我们讲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在老师们的讲述中,我听到了他们对祖国母亲真挚并且深沉的爱,也感受到他们认真严谨的科研态度。老师们以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他们对广袤大地的爱支撑他们不断攀登新的学术高峰。
听了老师们的讲述,我深刻的感受到地质人肩负的使命和担当。我国的地质事业起步较晚,缺少人才,并且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地势多种多样,这些都给地质事业的发展带来了一些困难。但是我国的地质事业从零起步,一代又一代的地质人前赴后继,奉献青春,不怕难不怕苦,在祖国广袤的土地上勘测,才换来了我国地质事业的飞速发展。
这让我想起了我国地质学泰斗李四光先生,如果当初不是先生坚持我国有产出石油的地质条件,并且大力支持油田的开发,我国的工业建设就不会进步的如此之快。李四光先生没有盲目相信国外专家的片面论断,他通过实地考察和专业研究,得出中国的地质条件是可以有石油储藏的结论。先生这一创举为我国拉开了新的建设篇章,从此我国告别了被西方国家用石油卡脖子的时代。由此可见,地质事业对国家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在,接力棒已经传递到我们新一代的手中,我们要继承老一辈地质人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科研精神,以先辈的精神激励自己,奋发图强,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回报社会,报效祖国,真正做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最后,我想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祖国的未来。前辈已经把接力棒递到我们手中,我们就要肩负起这光荣的使命。也许我们做不出像李四光先生那样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但是我相信,我们往前迈进的每一小步,都会推动我国的地质事业进步一分。
——高贺
观看了本次“明理增信,崇德力行”主题微党课,收获颇丰。通过聆听几位高校的教授和院士的讲解,我感受到了他们“科技报国”的热忱和决心,不论是从农业上,抑或是通过地质事业上都体现了他们的奋斗初心。 正如党课中所讲,我校李曙光院士忠于祖国,潜心科研,在科研选题上急国家所急,应人民所需,虽已八十岁的高领,依然奋斗在科研一线,不断攀登科研的高峰;李忆祖校友扎根边疆,奉献一生,主动请缨到党需要的地方去,到艰苦的地方去,扎根边疆六十余载,一生投身于新疆的地质勘探事业;曾杰同学投身地质,不负盛世,深入青藏高原,将自己的科学研究与生态文明建设结合,为环境治理给出地学答案......他们是新时代北地人的缩影,坚守初心和使命,把青春融入了党的伟大事业,为自己的祖国和人民服务。 作为地质人,扎根在祖国的大地上,十几年如一日,始终坚守着北地人“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精神,用脚步丈量着祖国大地,潜心做科研,将地质报国梦融入到中国梦之中,始终秉承着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工作者的要求。他们是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把科技成果运用爱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最生动的体现。 他们作为老党员,见证了国家地质事业的发展,将汗水挥洒在了广袤的祖国大地,以身许党、科技报国的奋斗初心,生动诠释了一名科技工作者的爱国情怀和时代担当。因此我们也要传承前辈们的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努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而奋斗。 ——潘子昂 今天上午,在学院党支部的号召下,我观看了第九期建党百年高校示范微党课。 本期微党课以科技报国为主题,邀请了上海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以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四所高校的党委书记和师生代表进行讲述。 在本期微党课的后半部分,我看到了由我校的马俊杰书记,李曙光院士,李忆祖校友及曾杰博士共同讲述的“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结束本次课程后,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有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李曙光院士在采访时所说的他对习近平总书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这句话的两个理解:第一层是作为科技工作者,要为自己的祖国和人民服务;第二层则是科研选题要急国家之所急,应人民之所需,作为地质工作者,查明我国的地质背景是义不容辞的使命。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宗旨,也看到了我国科技工作者为祖国献了青春献终身的伟大精神。 第二件事则是李忆祖校友所说的“坚持到党需要的地方去,到艰苦的地方去”的精神。他把最好的青春时光奉献给了祖国的边疆,奉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校训,让我们看到了地大人、中国共产党人,不畏辛苦、在地质领域和科技研究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不断开拓的勇气与精神。 今天上完这期党课后,我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更加坚定了我作为一名中国地质大学学生为祖国奉献、为党奉献的理想信念。以后我会以这些党员前辈为榜样,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张悦洋 无论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之下,党始终是领导一切的,是我们高校学子成长和前行路上的引路灯。历史已已,前路漫漫。在如今新时代的道路上,强国目标理应成为新一代学子的前进方向。通过几所高校师生代表的讲述,我对他们的事迹以及信念感到无比敬佩,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需要奋斗的青春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刻的感受,并且与此同时更加坚定了勇挑重担、担负使命的决心。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对科学研究的殷切期待:“科学研究既要追求知识和真理,也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运用在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如此,科研才是人民的科研,研究才是有温度的研究。作为一名地质大学学子,坚持在学习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坚持在科研工作中秉持人民至上的初心,坚持在生活中谨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是我们应当铭记并付诸实践的。 初心永葆,方可照亮前路,使命在肩,更需勇毅前行。在党的领导下,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人民群众所期所盼正是高校师生所应当担负的使命。讲述矢志创新、科技报国的奋斗历程、激励新一代勇挑民族复兴重任,正启示着我们应当用实际行动去践行“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 ——蔺熙